深耕“千人聊” 践行新法促成长——学前教育的特色实践之路

2025-07-10

扶余市新城局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中心小学 梅玉珠


作为一名扎根农村幼儿园十余年的教师,我深切感受到《学前教育法》为乡村幼教带来的巨大变革。曾经,我以为这部法律是遥不可及的“城里文件”,与我们农村幼教相距甚远。直到参与“千人聊”系列活动,我和同事们在无数次热烈的讨论、扎实的实践与深刻的反思中,终于找到了法律与农村幼教的紧密结合点。如今,我们农村幼师不再只是政策的被动“倾听者”,而是积极化身成为法治实践的“讲述者”与“创新者”。作为幼教工作者,我们以《学前教育法》为行动指南,依托“千人聊”平台,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浸润童心的生动实践。这座连接园所、家庭与教师的“云端桥梁”,在园所管理、教师成长、家园共育与幼儿权益保障等方面精耕细作,绽放出极具乡土特色的学前教育之花。

一、“千人聊”绘就园所管理新图景,筑牢安全规范根基

《学前教育法》对园所安全管理、卫生保健等方面提出了明确且严格的要求。然而,农村幼儿园普遍存在设施有限、资源分散的问题,这无疑大大增加了管理的难度。在这样的困境下,“千人聊”平台成了我们破解难题的“金钥匙”,未来我们还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更多创新实践。

在安全管理方面,除了现有的隐患排查经验分享,我们可以建立“千人聊”安全预警机制。利用平台实时共享气象、地质灾害等预警信息,提前做好应对准备。例如,当收到暴雨预警时,教师们可以在群里迅速讨论并制定幼儿接送应急预案,提前与家长沟通,确保每个孩子的安全。同时,鼓励教师利用农村常见的废旧材料,如轮胎、木板等,设计制作具有趣味性和安全性的户外防护设施,并在“千人聊”上分享制作过程和使用效果,实现资源共享和经验互通 。

卫生保健方面,除了开发乡土营养餐谱,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“千人聊”健康监测创新模式。联合当地卫生院,通过平台定期开展线上健康知识讲座,针对农村幼儿常见的健康问题,如龋齿、营养不良等,进行专业讲解和指导。还可以建立幼儿健康档案电子库,教师和家长通过“千人聊”上传幼儿的饮食、睡眠、运动等健康数据,由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和反馈,为每个幼儿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。此外,开展“健康小卫士”线上评选活动,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并在群里分享自己的健康生活照片或视频,增强幼儿的健康意识。

二、“千人聊”搭建教师成长阶梯,淬炼乡土专业力量

农村幼儿教师培训资源稀缺,这一直是制约我们专业成长的一大难题。而“千人聊”平台的出现,打破了这一困境。在现有的基础上,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促进教师成长。

在课程开发方面,除了挖掘本地故事和传统文化,我们可以借助“千人聊”开展跨园课程共建项目。联合周边多个农村幼儿园,围绕一个主题,如“扶余的四季”,共同开发系列课程。每个幼儿园负责一个季节的课程设计与实施,通过“千人聊”定期交流课程进展、分享教学经验和遇到的问题,共同完善课程内容。此外,鼓励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,如短视频、虚拟现实等,开发具有乡土特色的数字化课程资源,并在平台上进行展示和推广。例如,制作“虚拟农场”课程,让孩子们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体验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过程,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。

教研活动方面,除了日常的研讨,我们可以在“千人聊”上设立“微课题研究”板块。教师们可以针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,如“如何提高农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”“怎样有效开展户外自然教育活动”等,组成研究小组,在平台上进行课题申报、研究过程分享和成果展示。同时,邀请专家通过平台进行在线指导和点评,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。还可以开展“教学案例诊断”活动,教师上传自己的教学案例视频,其他教师在群里进行分析和诊断,提出改进建议,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。

三、“千人聊”架起家园共育彩虹桥,凝聚协同育人合力

农忙时节,家长忙于田间劳作,与教师沟通困难,这使得《学前教育法》倡导的家园共育理念难以落地。而“千人聊”平台就像一座连接家园的“24 小时驿站”。为了进一步深化家园共育,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创新举措。

在沟通方式上,除了分享短视频和推送解读动画,我们可以利用“千人聊”开发家园互动小程序。小程序设置“幼儿成长记录”“家园任务”“育儿知识问答”等板块。家长可以通过小程序上传孩子在家的生活照片、学习视频等,记录孩子的成长点滴;教师发布家园任务,如亲子阅读打卡、家庭劳动实践等,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,并在群里分享成果。同时,设置育儿知识问答环节,邀请专家定期在线解答家长的育儿困惑,增强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。

针对家长观念转变,我们可以在“千人聊”上开展“家长教育沙龙”活动。每月确定一个主题,如“幼儿游戏与学习的关系”“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”等,组织家长在线参与讨论。邀请教育专家、优秀家长代表分享经验,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。此外,开展“家长助教”活动,鼓励有特长的家长走进幼儿园,通过“千人聊”提前与教师沟通教学内容和计划,为孩子们带来丰富多彩的课程,如农民家长讲解农作物种植知识、手工艺人家长传授传统手工技艺等,增进家长对幼儿教育的了解和参与度。

四、“千人聊”织就幼儿权益防护网,守护纯真童年时光

幼儿权益保障是《学前教育法》的核心要义。在新城局乡,“千人聊”成了守护孩子的温暖港湾。为了更好地保障幼儿权益,我们还可以进行以下实践创新。

在幼儿权利教育方面,除了绘本故事讲解,我们可以利用“千人聊”开展“幼儿权利实践活动”。组织孩子们开展“小小立法员”活动,让他们针对班级生活中的问题,如玩具分享、排队规则等,制定自己的“班级小法律”,并通过绘画、表演等形式在群里展示和宣传。同时,开展“权利保护情景剧”创编活动,鼓励孩子们将自己对幼儿权利的理解编成情景剧,进行表演和录制,上传到“千人聊”上,增强幼儿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。

对于留守儿童关爱,除了“爱心妈妈陪伴计划”,我们可以在“千人聊”上建立“留守儿童关爱联盟”。联合当地企业、社会组织和志愿者,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。例如,企业可以通过平台捐赠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,志愿者可以开展线上兴趣课程辅导。同时,利用“千人聊”的直播功能,定期举办“留守儿童才艺展示”活动,让留守儿童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,增强自信心和归属感。此外,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,通过平台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留守儿童进行线上心理辅导和干预,及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。

有人问我:“农村孩子需要学法律吗?”我的答案是:“太需要了!”当爷爷奶奶不再用“再哭就让警察抓你”吓唬孩子,当家长主动和我讨论“要不要给孩子报早教班”,当孩子们懂得“摘会让小花疼”“排队时不推挤”,我知道,法治的种子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悄悄发芽。

作为农村幼师,我们或许没有豪华的教具,但有最质朴的真心;或许讲不出高深的法理,但能把法律变成田间的故事、游戏的规则、生活的习惯。未来,我会继续在“千人聊”的舞台上分享农村幼教的法治故事,让更多人看见:在乡村的晨雾与星光里,《学前教育法》正化作滋养幼苗的春雨,润物细无声。



(初审:何香仪 复审:李大维 终审:赵准胜)